(圈内人)问诊江苏足球,解析冲超困局

网络媒体时代,足球记者将扮演什么角色?

这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话题。

从过去的八千个脚注到今天的很少,脚注似乎不再那么重要了。

但通过与扬子晚报记者张浩的交谈,我能感受到一名优秀的足球记者对于中国足球的重要性。

因为任何行业都需要善于挖掘真相、思考清晰、敢于发声、热爱行业的人。

在中国足坛,马德兴、孙雷等记者都或多或少地具备这些品质。 入行16年的张浩也有同样的经历。

【江苏足球探究及中超困境分析】

论全国知名度,张浩或许不如《体育周刊》首席记者马德兴。 但在江苏足球圈,大家都认识郝哥。

2003年,张浩放弃了惠普上海的高薪工作,加入了扬子晚报体育部,在南京开始了自己的足球生涯。

南京这座城市承载着他少年时期的足球梦想。 小时候,张浩就跟着爷爷去五台山体育场看球。 考入985名校东南大学后,他成为东南大学队的一员。

足球让他回到南京,扎根在这座城市。 “我当时也很幸运珂缔缘足球俱乐部招生,一进报社就被分配到了江苏足球。”

凭借对足球和江苏足球的热爱,张浩很快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,写下了多篇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文章。

2012年造访德拉甘执教的前波兰球队莱吉亚队

早在2005年,张浩就开始呼吁江苏队要注重本土化,培养本土球星。 “因为每当有重要比赛的时候,本土球员总是会冲在最前面。当时的几位教练来江苏执教,都会带上自己信任的球员。他们确实带来了很多优秀的球员,但一旦皇帝和朝臣们,一旦换帅,就会让球队变得不稳定。”

2004年至2007年,江苏舜天先后聘请了迟尚斌、王宝山、马琳、李红兵等著名教练,还引进了多名高薪外援。 然而,他们屡屡未能登顶。 失望的江苏球迷甚至在现场高呼“解散江苏足球”的口号悲愤不已。

2007年,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视察《扬子晚报》时,他真诚地说:“你是一名足球记者,能帮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江苏足球总是追不上中国足球吗?”超级联赛)?”

领导的要求引起了本报的高度关注。 尽管张浩当时对此事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,但他还是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采访了多个体育系统、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、俱乐部工作人员以及球迷,并连续发表了三篇文章《江苏足球、道“你在哪里?”系列报道引起了业界的轰动和管理层的反思。

无独有偶,2008年,在裴恩才的带领下,江苏日天国信成功提前7轮杀入中超,时隔14年重返顶级联赛。

2008年10月4日,提前6轮夺得中甲联赛冠军

【呼唤江苏足球本土化,提升管理能力】

成功杀入中超,对于江苏这个体育大省来说,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成就。

2019赛季,江苏拥有7支职业球队,其中中超1支(江苏苏宁)、中甲1支(南通支云)、中乙5支(南京沙业、昆山FC、泰州远大、苏州东吴、盐城大丰) ),总数位居中国大陆各省份之首。

然而,江苏历史上从未获得过中超冠军。 问题是什么?

“江苏足球的下限很高,但上限也不高。” 张浩说:“江苏经济基础好,办学经费也多,算是足球的沃土,培养的球员也不错。看看全运会江苏队的成绩还不错珂缔缘足球俱乐部招生,江苏球员的一个共同优点就是体力好,以前体测的时候,前10名里一般有5-6个是江苏球员,我什至记得有一年,前5名都是江苏球员江苏球员!”

随后,张浩转移话题:“江苏职业足球的管理水平不高,对人才重视不够,培养不出好的教练,也不愿意在人才引进上投入巨资。”人才政策远不如其他地方,导致优秀球员的严重浪费。武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,他来自南京,竟然成为了上海足球的标志性人物。”

吴磊 来自南京

幸运的是,随着江苏职业足球队数量的增加以及一批高水平职业经理人的涌现,江苏足球的人才流失速度有所放缓。 但在张浩心目中,这显然还不够:“江苏球员也应该像上海风格、广东风格足球一样,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。我认为江苏球员的特点应该是:跑动能力强、聪明、聪明、速度快”它速度很快,并且需要一些技能。”

十多年来,张浩一直在呼吁江苏足球本土化。 这次他接受赛客足球采访时,还不忘告诉我:“标题里一定要写这个。”

好的,没问题。

【报道,“拯救”柯迪元】

江苏海门科迪源,一家由拖鞋厂利润孵化出来的足球俱乐部,成立于2011年,不收取培训费,举办各类国内外邀请赛,为国家梯队输送众多人才。

“科地院是个异类。”张浩说道。 “他的模式非常非主流,所以一开始很难得到行业内外的支持。”

成立三年后,科迪源年运营成本为300万,创始人李泰镇的外贸公司受大环境影响,几乎没有利润。 当弹药和食物耗尽时,李泰珍夫妇甚至变卖了上海所有的房产。

直到2015年,张浩到访俱乐部珂缔缘足球俱乐部招生,连续发表两篇文章《拖鞋厂厂长开办足球学校的“励志”故事》和《拖鞋厂厂长卖房开办足球学校,三个年轻人》球员成为国青联赛的主力球员。” 反响热烈,各大媒体迅速跟进,海门市政府和中南集团也开始继续为俱乐部输血。

《扬子晚报》2015年4月17日A6版

时至今日,创始人李泰真仍然非常感谢张浩。 “后来我又去了海门,他们的董事长(李泰珍)对我说,‘张记者,是你救了我们。’”

与张浩交谈后,思客足球还联系了科地源俱乐部的工作人员,工作人员表示:“张浩老师一直非常关心我们俱乐部,每年都会来(报道)为我们俱乐部做宣传,传播文化价值观,起到了很好的作用。”非常重要的角色,非常感谢张老师!”

《扬子晚报》2016年4月1日A18页

这是标准的生存电影剧本。

《可地缘》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完美励志故事。 报道一出,各大电视台、报纸、自印媒体纷纷涌入,科迪园的影响力从1人暴增到1000人。 但从0到1的这一步,恰恰是足球记者们亲力亲为的。

中国肯定有很多像柯迪源这样的励志故事,但同时,像张浩这样的足球记者又有多少呢?

【职业俱乐部必须提升管理能力,转变观念】

在交谈中我们意识到,科迪源作为一个新俱乐部,在其发展初期确实需要政府和大企业的支持。 然而,运营多年的职业俱乐部需要通过自身造血来实现长远发展。

“如果把俱乐部当做一个企业来看,很多俱乐部的管理能力是不合格的,因为有很多外行人什么都不懂。他们经营企业做得很一般,经营俱乐部更是如此。”很多俱乐部的管理周边产品都做工很差,你想一想,如果能达到阿迪达斯、星巴克的(质量和设计)水平,球迷会不买吗?他们肯定会抢着买。

“我们俱乐部的理念也应该改变:有钱不一定要为球迷服务,只有服务好球迷才有钱。我们去日本的时候,有些俱乐部规模很小,规模相对较小。”球迷少,没有座位,但他们的每一个球迷的一切都与俱乐部有关,所以只要了解球迷的需求,满足球迷的需求,把事情做好,俱乐部的消费能力粉丝会越来越高。”

归根结底,足球俱乐部是大众娱乐的载体,应该面向球迷,而不是面向政府。 当生意遇到困难时,他们就像一个巨婴一样伸手要钱。 没钱? 走开。

“一是管理能力,二是做事态度,这两点是核心。” 对于中国足球俱乐部普遍存在的问题,张浩总结道。

【悲观前行】

“你看好中国足球吗?” 我终于问了。

“我从来都没有乐观过。因为我是一名足球记者。我见过很多大牌球员,也见过很多幼儿。我见过最高层的决策者和最底层的执行者。这些年来,我看到了一些问题和问题。”病痛一次又一次地重演,我问,希望在哪里?”

“你是否厌倦了在这个行业做一个悲观的记者?”

“不,我很感谢这个行业,因为它支持了我,塑造了我现在的生活。其实我生活中的朋友、哥们大多都是因为足球。所以我也希望用我个人的行动来改变现状。” “目前的情况。比如我不忙的话,我每周都会去踢足球,我也会让儿子接受足球训练。从我开始,慢慢改变这个环境!”

张浩还在坚持,至少他没有像万千前追随者一样对这个行业心灰意冷,黯然离开。

这也是《有事》栏目的初衷。 我们希望告诉大家,在这个不乐观的环境下,我们身边仍然有很多人在努力改变现状。

你不是一个人走。

文:钟方良

标签: 珂缔缘足球俱乐部招生